球友会玩具《中国教育报》电子版 - 中国教育新闻网 - 记录每一天! 部直属出版机构-报刊社主办
栏目:球友会 发布时间:2023-06-17 07:55:20

  厦门市槟榔小学位于厦门市思明区风景秀丽的筼筜湖畔,毗邻南湖公园。学校创办于1989年,已有30多年历史,是福建省示范学校。多年来,学校坚持“行真”文化教育理念,打造“助学式”课堂,突出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,开发了“指尖上的课程”,通过多措并举,推动学校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向前迈进。

  厦门市槟榔小学的“行真”文化教育理念具体指:遵循成长规律、教育规律及社会发展规律,聚合学校、家庭及社会等多方资源,创设多样性实践途径,打造多种成长平台,让师生围绕真心、真知、真为三个维度,通过知行、思行、创行三个层次提升自我心志、建构自我认知、养成良好行为。

  学校根据“行真”文化教育理念的要求,提出了打造“助学式”课堂的教学方式。“助学式”课堂改变以“教”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,做到以“学”为主。

  为了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玩具,槟榔小学倡导设计“助学案”。“助学案”是关于学生如何学习的“任务单”和“施工图”。例如,《语文》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主题为“民间故事”,在《猎人海力布》这一课的球友会教学中,教师林玲玲并没有直接进行讲授,而是给学生布置任务,在学生阅读课文后布置第一个任务——举行猎人海力布故事会。该任务包括“海力布讲海力布的故事”“乡亲们讲海力布的故事”“石头的自述”三个活动。林玲玲说:“同一个故事,从三个人的角度来讲述,这已经超越了传统讲故事的方式,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有很大的促进作用。”林玲玲布置的第二个任务是进行角色扮演,在“猎人海力布故事会”中,教师让学生从海力布和乡亲中挑选一个角色来扮演,从读者的身份转变为参与者,对文本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。这是学校推行“助学案”的典型案例。

  学校在推行“助学案”的过程中,提出了“三优化”的要求。一是从学习主体的角度进行优化,要求教师实现从“知识本位”到“素养本位”的转变。“助学案”中无论是学习目标的呈现,还是学习任务的设计、课后作业的布置,都以学生为主体,来描述其行为与活动。在《猎人海力布》这一节课的教学过程中,学生始终是主角,教师只充当“助手”。二是优化学习内容,从“小问题”到“大任务”。“助学案”提倡任务“少、精、深”,并要求具有思维进阶性,力求整体建构学习内容。三是优化学习方式,力求实现从“单向被动”学习到“互学群学”的转变。在课堂推进的逻辑上,实现从“机械执行”向“多向互动”的转变球友会,让每一名学生都真正参与课堂,形成对话、实践、开放、生长的“行真”课堂新生态。

  教师在设计“助学案”的过程中,倡导要将“小问题”转化为“大任务”。学校的“大任务”一般具有三个特点。一是少而精。一般以3—5个为宜,同时也提倡一节课只有1—2个大任务,让学生集中完成。二是思维进阶性。让学生先完成基础性任务,再冲刺挑战性任务。三是“大任务”不纠缠于枝节性的学习内容球友会,力求整体建构。

  学校认为,只有课堂教学效率提高了,学生大量的课后作业负担才能减下来,“双减”才能真正落地。学校扎实推进福建省教改项目“基于‘行真文化’的学科教学改革实践与研究”,申报市级课题“‘行真课堂’研究与实践”并成功立项。

  一年级拼“七巧板”,二年级拧“魔尺”,三年级玩移动“汉诺塔”……这些都是学校“指尖上的课程”的典型代表。

  本学期,槟榔小学全校有2100多名学生参加课后服务,占学生总数的92%。“双减”背景下,学校的课后延时服务也进行了全面升级,推出“两段式”课后服务模式,即“自主时刻”和“共享时刻”。在“自主时刻”,学生自主学习,教师负责导优辅差;在“共享时刻”,学生则通过学习“指尖上的课程”,参加社团活动,实现个性化发展。

  在“共享时刻”丰富多彩的活动中,最受学生和家长欢迎的是数学教研组推出的“益智玩具大联欢”,学生通过动手玩益智玩具,实现了思维突破。

  为了对“益智玩具大联欢”这门“指尖上的课程”进行系统性研究,学校申报了福建省教育规划课题“基于数学关键能力的益智课堂教学实践研究”,并成功立项,于2022年8月31日顺利结题,鉴定结果为“优秀”。

  学校建立了“益智课堂”专用教室,购买了80款共计4000多件益智玩具,放置在校园不同角落,方便学生体验,让校园变成了“智趣小乐园”。

  现在,槟榔学子每人手上至少有三款百玩不腻的益智玩具。每一款玩具背后都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维,让学生在玩乐中培养动手能力、空间想象能力、逻辑推理能力、分析推理能力等。

  学校根据器具游戏规则,重点将学生的外部操作经验转化成个人的思维经验,形成关键能力。以“汉诺塔”为例,根据不同年级学生年龄特点,设置不同的操作目标和能力目标。一年级学习“速移少于5层的汉诺塔”,培养逻辑推理能力。学生在操作中发现了操作规律:若有奇数个圆片,第一个圆片应当放在目标柱上;若有偶数个圆片,第一个圆片则应放在过渡柱上。三年级学习“盲移汉诺塔”,学生需要在移动中想象圆片的方位和彼此的位置关系,培养几何直观与空间想象能力。

  为了充分发挥益智玩具的独特优势与思维训练价值,学校数学教研组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水平,设计了多维度的活动内容。这学期,学校以“人人都会三阶魔方”为目标,在全校开展“魔方来了”系列化活动:低年级玩“底层十字拼图”,中年级玩“魔方九宫拼图”,高年级玩“魔方速拧”。千变万化的小小魔方,让学生爱不释手,也激发了他们无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。

  除了设计益智玩具课程,学校还通过社团活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。学校的社团活动涉及“五大领域”,包括经典诵读领域、发现研究领域、艺术特长领域、体育健身领域、动手实践领域。学校成立了创客、网球等71个学生社团。学生在社团活动的基础上参加各级各类比赛,佳绩频传。学校近两年共获得52项综合荣誉,其中全国奖项3项、省级奖项7项。

  如今,学校的管弦乐团、足球、跆拳道、乒乓球、篮球、网球、“三棋”、书法、舞蹈、合唱等都编写了课程纲要,形成了独特的校本课程体系。

  早在2013年,厦门市思明区文明办就为学校劳动基地授牌,并命名为“梦想田园”。今年,学校引入物联网技术对接智能灌溉系统,开展“田园沉浸式体验”,让学生认识田园种植,并且多学科融合,逐步实现“梦想田园”劳动基地建设的多元化、实用化、生活化和项目化。

  学校各年级还基于大概念任务群,设计劳动教育项目,聚焦在真实情境下开展劳动教育,包括6个环节:确定项目主题,设计解决方案,开展劳动实践,成果展示,评价交流,复盘反思。今年4月28日,学校面向思明区展示首届劳动教育成果,并发布学校劳动教育清单。

  学校的劳动教育还包括校内外社会实践活动和社区志愿服务活动。学校的“彩虹志愿服务队”和“雏鹰假日小队”经常走出校园,开展职业体验学习、植树造林、疏导交通、特色研学等活动。这些举措培养了学生主动服务他人的意识,也让学生切身体会对社会的责任与担当。

  前不久,槟榔小学开展了一场以“人工智能赋能教师研讨新样态”为主题的教学研讨活动。学校教师李顺达针对“语速的分析”“课堂用语”“教学场景的分析”等问题,提出了自身对智能系统的思考。李顺达说:“一堂好课是可以听出来的,我们不能完全依赖系统,但大数据为我们提供了另一个教研的角度,使我们能更精确地分析教学行为的细节。”这是学校在“行真”文化教育理念的引领下构建“研究型”教研组、推动教师队伍发展的典型场景。

  学校以教研组为单位,坚持建设“研究型”教研组,立足教学实践提高教研水平。学校要求教研组聚焦关键问题,推进校本教研。而“微研”的教研范式则成为学校建设“研究型”教研组的重要途径。

  “微研”教研以“四微”的方式进行。“四微”指微主题(问题的提出)、微策略(小讲座,阐述预设策略)、微课堂(进行课堂实践,交流碰撞),以及最后达成共识,形成的“微主张”。

  “微研”切口虽小,却是深入的研究。学校借助“微研”教研方式,根据“行真”文化教育理念的要求,探寻教研之“真”。首先,学校要求教师在教研中提出“真问题”。教研组研究主题要源于教学中存在的真实问题,前期对教研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,并对结果进行归纳、筛选,将备课组存在的共性问题作为教研组研究指南。其次,做到“真行动”,要求每个教研组都要有自己研究的专题。全体教师围绕同一话题展开研究,营造丰富的“学习场”。最后,形成“真成果”。每个备课组在经历了“理论学习、确定话题、课堂观摩、整理磨课、教研组展示”这样的研究过程之后,将研究成果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。

  学校以省市级课题为依托,带动各学科教师潜心研究。学校共立项21个研究课题,其中包括省级课题2个、市级课题3个。

  学校构建“4+4+9”教师专业发展路径,即4个工程、4个成长阶段、9个骨干进阶平台。4个工程指“青蓝蓄电工程”“骨干进阶工程”“名师领航工程”“专业辐射工程”。4个成长阶段指“知识型、经验型、学者型、智慧型”的教师专业发展阶段。9个骨干进阶平台即校级骨干教师、区级骨干教师、区级学科带头人、市级骨干教师、市级学科带头人、市级专家型教师、省级骨干教师、省级学科带头人、福建省特级教师。学校教师只要努力工作,在教学与科研上不断取得进步,就能在平台上实现个人成长目标。

  学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,打造了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。学校现有市、区学科带头人6名,市、区骨干教师61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