刀片一甩就“出鞘”,再一甩即可“归鞘”,一款名为“萝卜刀”的新型玩具近年来成为我国许多中小学生的“新宠”。近期,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发出工作提醒,要求我国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进一步加大安全教育力度,让学生正确识别和自觉拒绝“萝卜刀”等危险性玩具,做到不购买、不携带、不玩耍。严格学生日常管理,球友会严禁将危险性玩具带入校园。
“萝卜刀”风靡的背后原因是什么?如何引导孩子树立积极的玩具观?海南日报记者近日对此进行了采访。
“萝卜刀”是一款由塑料制成的彩色仿刀玩具,外形酷似胡萝卜,可以借助自身重力完成刀体的折叠和滑动。
近日,海南日报记者以“萝卜刀”为关键词在多个电商平台搜索发现,网上销售的“萝卜刀”款式和种类五花八门,价格从几元到几十元不等。部分店铺还标注了“炫酷夜光款”“解压神器”等关键词。无论是“萝卜刀”,还是“萝卜玩具家族”新成员“金刚狼萝卜爪”,不少线上店铺的销量都十分可观。
海口市秀英区长滨小学校长王先云此前发现,有个别学生会带“萝卜刀”“金刚狼萝卜爪”到学校玩,“这些玩具存在一定安全隐患,为了保障学生的安全,学校不允许他们带进校园”。
“班上不少同学都有‘萝卜刀’。这种玩具流行之初,在学校周边的小卖部都有售卖,但现在已经下架了。”三亚市吉阳区丹州小学四年级学生周家税说。
海南日报记者近日在三亚市商品街等路段走访时发现,目前,部分文具店仍在售卖“萝卜刀”。部分商家表示,随着“萝卜刀”热度逐渐降低,加上教育部门的校园禁令,售完余货不再补货。
“看到同学的演示,我觉得‘萝卜刀’的玩法很酷,此前班上有一半人在玩,而且‘萝卜刀’的售价也不贵。”谈起自己购买“萝卜刀”的缘由,海口一所小学的五年级学生小皓说。
在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、儿童青少年心理专家任重看来,“萝卜刀”系列玩具此前在校园流行,主要缘于玩具的娱乐功能和交际功能,“孩子们从口袋里掏出五颜六色的小玩具,互相展示折叠功能,再模拟一些攻击性的动作。他们觉得玩起来很顺手,甩起来挺解压”。
家长们对“萝卜刀”的看法不一。有家长认为,“萝卜刀”存在一定危险性,而且容易引发孩子的暴力倾向。小皓的母亲张卿认为,“孩子们玩的时候,会戳来戳去,还会模仿捅、刺、扎等动作。一旦他们把这些暴力动作带到生活中,后果不堪设想。”部分家长则认为,“萝卜刀”其实就是玩具,不必过分紧张。家长和学校在日常生活中应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和引导。
“‘萝卜刀’等同类型玩具,可能激发孩子的暴力倾向。因为孩子们喜欢模仿动画片里的画面,拿着玩具刀刺、捅、戳。”王先云分析,此外,孩子们玩耍“萝卜刀”时如果不注意力道,或奔跑追逐时不慎摔倒,很容易伤到眼睛等身体脆弱部位。
玩具是少年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亲密伙伴,每个年代都有流行的玩具。有专家认为,学校和家长要正视“萝卜刀”这类玩具流行背后的心理诱因,正确引导孩子树立积极的玩具观。
任重提醒,家长应理解和尊重孩子对流行玩具的好奇和喜爱,给予正确的安全指导,帮助孩子区分玩具和游戏中的模拟攻击与现实生活真实攻击的区别,了解可能导致的伤害和严重后果,引导孩子提升风险意识。与此同时,要注意关注孩子内心的情感需求,重视亲子交流。
“萝卜刀”等玩具在中小学生中风靡,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他们期待关注、融入团体等心理诉求。为了避免孩子沉迷于单一、狭窄的玩具、游戏和网络中,我省许多中小学校对此进行了积极探索。
三亚市吉阳区丹州小学副校长尹春月告诉海南日报记者,该校鼓励孩子在课余时间积极参加有益身心的文体活动,利用每天的大课间活动、课后社团活动、校园体育节、研学实践活动等拓宽孩子的课外活动内容,让他们在积极的课外活动中锻炼自我、发展自我、融入团队。
王先云表示,该校积极引导学生在课间时间到走廊球友会、操场、读书堂、地理园等场所开展趣味文体活动,让学生们的课间十分钟“活起来”。例如,低年级学生在老师带领下学习武术操、跳绳,高年级学生到操场打篮球、踢足球,还有不少学生到学校地理园探秘。“日常生活中,建议家长积极引导孩子参加亲子体育、亲子阅读等亲子活动,增进亲子交流,避免孩子沉迷于单一、狭窄的玩具和游戏中”。